学术报告—地球之极与宇宙黎明

地球之极与宇宙黎明

主题
地球之极与宇宙黎明
活动时间
-
活动地址
瀚林3号楼A433会议室
主讲人
孙士杰
主持人
张乐

报告摘要:

21cm中性氢辐射是射电天文史上第一个被预言和探测到的谱线,对该谱线的观测能提供大量的宇宙学信息,如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时期的演化、宇宙暗能量的性质等等,是一个具有重要前景又面临巨大挑战的领域,但是,中性氢实验和观测还面临非常多的挑战,如系统效应和前景辐射等,尚处于需要攻坚突破的重要阶段。本次报告主讲人将介绍21cm中性氢实验的科学原理和发展,以及主讲人所参与的天籁、鸿蒙等21cm实验进展。特别是,主讲人参与了我国第40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任务,在南极内陆内陆沿途完成了多项低频射电实验,并在昆仑站执行了光学观测设备的维护和观测等工作。基于此,主讲人将会分享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历史,南极主要天文观测设备和成果,以及第40次南极天文科考的行程、任务等内容。

报告人简介:

孙士杰,博士,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,在系统设计、软硬件调试等方面有丰富经验。作为天籁计划的核心成员,负责了站址勘察,基建施工、电子系统设计等工作。作为鸿蒙计划高频频谱仪载荷的副主任设计师,承担了天线系统和探测系统等载荷的研制任务,并主持了频谱观测系统的端到端仿真工作。参加了中国第40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任务,在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完成了多项低频射电实验,在昆仑站执行了光学观测、台址监测设备的修复和维护工作。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、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、中科院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任务概念研究项目等多个项目。目前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五项。

image-20241010150543-9